随着后疫情时代步履蹒跚地走来,一则央视财经发布的《2019-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》透露,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在逐步发生变化。
2020年青年人最愿意花钱买什么呢?根据《报告》,青年人花钱意愿排行榜中,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:
No.1:教育培训占32.44%;
No.2:住房占31.53%;
No.3:保健养生占26.11%;
No.4:旅游占25.75%;
No.5:文化娱乐占24.85%;
No.6:保险占19.14%。
从这份财经大数据中可以看出,青年消费正在逐渐变得成熟。我不仅联想到那句比书更红的书名"愿你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"。
可是,随着生活的压力,家庭责任的压力,事业发展的压力,出走半生后,归来的也许会是"油腻大叔"吧。
这里边最让我意外的是保险消费,竟然也排到了第6位。很多年轻人往往仗着年轻的本钱,对保险不屑一顾。还有不少,在网络上的言论实际上是站在保险对立面的。通过这份数据报告,也说明年轻人对保险的接受程度并没有那么差。
有人说,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借钱开始的。而保险可以在疾病意外等方面,帮助成年人不再卑微。所以,会买保险其实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。有了牵挂,有了责任,才会有保险的需求。
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,作为父亲不能倒下;
看到妻子含辛茹苦,作为丈夫不能倒下;
看到父母两鬓的白发,作为子女不能倒下;
看到自己走样的体检数据,我们的身体显然已经不堪重负。
但是当理想照进现实,我们会无奈地发现,我们的工作生活并不由自己主导。不加班、不喝酒、按时吃饭似乎都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。保险作为一种防范手段,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不过,在年轻人消费观念越来越成熟的背后,却是"被掏空"的残酷现实。
55.8%的年轻人表示消费时更倾向于"只买生活必需品"。
40.2%的年轻人选择"少买点,买好点"。
39.6%的年轻人"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"。
这个结果反映出,年轻人手头更紧张了,每一分钱都要尽量花在"刀刃上"。
从保险的角度来说,我认为各保险公司,尤其是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,保费还有较大的降低空间。
以健康险为例,近几年的赔付率(当年赔付支出/当年保费收入)一直在0.3左右徘徊。这比起国外健康险赔付率来说,仍然偏低。
而健康险是我们最需要的险种,如果保费过高,会占用年轻人的消费支出,形成挤出效应,减少实体消费支出,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。保险公司应该从产品设计方面,设计更加易赔,性价比更高的产品,实现保险的"供给侧改革"。这不仅会改变保险业给人带来的固有印象,也会对其它行业带来积极影响。
住房消费已经掏空了几代人的储蓄,保险消费不应该成为年轻人的另一座大山。
对于年轻人来说,全年保险消费的支出,应该控制在年收入的10%以内。更多选择消费型保险,降低支出的同时提高保额杠杆。